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

光伏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简称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它与干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类型的电池不同,不能将欲转换的能量事先存储起来,而只能将接受的光能马上转换为电能。所谓的光生伏特效应就是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面,将电子从共价键中激发出来形成电子-空穴对,并在pn结的电场作用下分离,其中空穴移向p区,而电子移向n区,从而在输出端口上呈现电压并可通过外部负载产生电流。

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电池片生产工艺主要可以包括6个步骤。

(1)清洗制绒

清洗制绒作为太阳电池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其主要作用有两个:

1.1祛除硅片表面的杂质损伤层:去除吸附在硅片表面的各类污染物,去除硅片表面的切割损坏层。

1.2形成陷光绒面结构:利用陷光原理降低电池表面反射率,绒面凹凸不平可以增加二次反射,改变光程及入射方式,增加光的吸收,提高短路电流,进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单晶硅电池用碱制绒,绒面为规则类金字塔结构。

(2)扩散

扩散的主要目的是形成PN结,该环节是电池片制造的心脏,扩散工艺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电池片效率的多少。P型硅片需要进行磷扩散,N型硅片需要进行硼扩散。

(3)刻蚀

在扩散工序中,硅片侧边和背面边缘没有遮挡,也会扩散上磷,PN结正面所收集的光生电子会沿边缘扩散有磷的区域流到PN结背面,从而造成短路,使电池片失效。

刻蚀工序即去除PSG(磷硅玻璃),将硅片边缘带有磷的部分去除,避免PN结短路且造成并联电阻降低。

(4)镀膜

镀膜是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其主要作用有两个:

1.1减反射作用,提高电池片对阳光的吸收,提高光生电流。

1.2钝化作用,氢原子掺杂在氮化硅中附加了氢的钝化作用,提升开路电压。

光伏电池片中常见的镀膜技术包括PECVD、LPCVD等。

(5)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主要作用是为了制备太阳能电池接触电极,制作工艺步骤:用银浆印刷背电极→烘干→用铝浆印刷背场→烘干→用银浆印刷正面栅极→烘干。

(6)烧结

烧结即把印刷到电池片表面的电极在高温下烧结,使电极和硅片本身形成欧姆接触,提高电池片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使电极接触有电阻特性以达到高转换效率。

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以下是其详细的工作原理:

首先,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的硅材料上时,硅材料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这些光子与光伏电池中的材料相互作用,使得硅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共价键中激发出来,形成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光伏电池内部移动,同时与硅材料中的空穴结合,形成电子-空穴对。

接着,在光伏电池的PN结电场作用下,电子-空穴对发生分离。具体来说,由于PN结的电场作用,电子被推向N型区,而空穴则被推向P型区。这样,在电池的不同区域就形成了电荷的堆积,形成了正极和负极。

最后,当光伏电池的两端连接上负载时,由于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就会形成电流,从而驱动负载工作。这个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光伏电池接收到的光照强度、电池的面积以及电池的效率等因素。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结构

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一般的半导体主要结构如下:

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

当硅晶体中掺入其他的杂质,如硼、磷等,当掺入硼时,硅晶体中就会存在着一个空穴,它的形成可以参照下图:

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及原理

图中,正电荷表示硅原子,负电荷表示围绕在硅原子旁边的四个电子。而黄色的表示掺入的硼原子,因为硼原子周围只有3个电子,所以就会产生入图所示的蓝色的空穴,这个空穴因为没有电子而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吸收电子而中和,形成P(positive)型半导体。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电池产生的电流是直流电(DC),而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器通常需要交流电(AC)。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一个逆变器来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

目前的光伏电池主要是硅光伏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其中单晶硅光伏电池的生产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已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此外,光伏电池的性能参数如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和填充因子等,都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电池通常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形成光伏储能系统。该系统能够存储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光伏储能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工业、农业和城市等多个领域,为各种用电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分享文章。发布者:oel-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oel.cn/archives/5539

(0)
oel-月的头像oel-月
上一篇 2024年4月29日 下午5:44
下一篇 2024年5月7日 下午5:5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CDMA技术?CDMA技术的特点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通信,通过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CDMA技术在数字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中。 下面是CDMA技术的一些关键特点和优势:码分多址:CDMA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即每个用户使用…

    2024年3月14日
    00
  • 直流双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双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直流双臂电桥,又被称为凯尔文电桥,是常用的测量电阻的设备。它由检流计、直流电源、桥臂电阻、调节电阻、电流接头和电压接头等组成。 在具体的工作原理中,被测电阻Rx与标准电阻Rn共同形成一个桥臂,而另一个桥臂则由标准电阻R1和R4组成。Rx和Rn各有两对端钮,分别是电流端钮(C1和C2、Cn1和Cn2)和电位端钮(P1和P2、Pn1和Pn…

    2023年12月22日
    00
  • ADAS域控制器技术是什么

    随着车辆的信息化程度的发展,车辆的ECU也越来越多,从引擎控制、转向助力、仪表、影音等,传统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是分布式的(图1-2),ECU之间的通讯是通过CAN或者LIN线进行连接. 图1-2 ​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ECU的个数也在急剧增加,一辆车中可能有上百个之多,整个系统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几近上限,所以这种基于ECU的EEA架构暴漏出诸多问题和挑战,…

    2024年2月1日
    00
  • 工业路由器为什么更强大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路由器逐渐成为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与普通家用路由器相比,工业路由器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技术分享 2023年10月3日
    00
  • 晶振在GPS时钟系统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一种通过卫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系统。GPS由多个轨道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自GPS问世以来,它以其精准便捷的定位功能迅速吸引了众多用户。 在GPS系统的关键组件中,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简称温补晶振)扮演着重要角色。温补晶振(TCXO)是有源晶振的一种,…

    2024年8月7日
    00

联系我们

400-1155-2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979261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公众号